意象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这就是意象的好处。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

继续阅读

意象让文章更完美

意象,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一般来说,一篇成功的佳作都不会凭空直抒胸臆,总会有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成功地运用意象。意象让文章更加完美,因此深受名家青睐。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便是很好的例子。 “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然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继续阅读

意象小论文 蒋雨辰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独特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的说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也是一种在散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从古至今,运用意象就是文人们的喜爱之一。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继续阅读

意象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意象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间接的又为分:比喻(明喻、暗喻、隐喻)象征。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等艺术处理[……]

继续阅读

陪你慢慢走

在这所学校呆了近三年了,我弄不清楚到底得到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否失去了些什么,唯一感受到的变化,只有行走的脚步。

小时候很喜欢和妈妈一起去散步,去看霓虹灯,没有星光的夜晚只有霓虹灯的存在让它有了夜的模样。虽然每盏都只能照亮一方,可它们连成一片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被照亮了。它们一生都是夜的守护者,[……]

继续阅读

家乡菜

起灶点纱灯,摩挲着灯光人愈昏。香气镌刻叫喊,注成了回忆一本本,这是我家乡的灶台予我最深刻的印象。

家乡素传一菜,名曰:“芙蓉鲜螺”。清炖鲜美可人,红烧更是滋味绝妙,而我自小便有福,至今留得一腔余香。有鲜螺,乡人自会变换方式烹调,好让你一道菜能吃出十几种不同的风味来。清炖撒上小葱,配上蒜泥的是村[……]

继续阅读

我们的个性

我们的个性

不知何事、何时开始信奉了这样一句:“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于我而言,当所谓的“处子”已经有7、8个年头了,还真是又恋起了那段当脱兔的时光。

要当一个脱兔,自是对很多事毫不顾忌的,而我在最稚时年恰好近乎完美扮演了这个角色,潇潇洒洒、坦坦荡荡,至今仍记得那份好处。最终,也不知怎的[……]

继续阅读

意象 王全胜

意象 万事万物皆可称之为意象,在作文中,寓意于象,就是意象。意象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种意志,也可以是一种人生感悟。一般来说,意向的使用大多在散文中,且作用大多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于意向的描写,是一种境界的体现,而境界直接决定了意向的深度。意向往往是是生活中一些难忘的事物,我[……]

继续阅读

诗与远方——浅谈意象

诗与远方
——浅谈意象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数枝梅花,王安石没有写她们的形态,反而着意于“暗香”,因为这“暗香”的背后是凌寒独开的傲骨与不畏艰险的崇高品质。在这首小诗中,梅花已是一种意象,是作者人格的化身,表达了不屈于命运艰险的决心!
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