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至佳境——潘映羽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晋书.顾恺之传》。

顾恺之先生说,先苦后甜的甜是最微妙的。

好一个“鸟飞人踪灭”呵。

放学回家,学校所在的古方路总是热闹的。当天色渐暗,没有哪个街口还有留人的空隙。或是扎堆的学生,或是刚下班的年[……]

继续阅读

珍品——潘映羽

一年到头的饭桌上,米酒总是常客。
酿酒总是大张旗鼓的,请了酿酒的师傅来家里,接着就是要忙活一整天了。仓库里几口用布盖着的大缸就要重见天日了——这是宝贝,几十年的酒垢布在缸底,清水倒进去放上两日,味道都会变得甘甜,一大麻袋的糯米是奶奶很久前便精心挑好的,师傅架锅起火,与爷爷合力将米倒进锅,锅很大,火[……]

继续阅读

出发——潘映羽

那片土地,曾在荒芜中度过千年,继而迎来文明……它又沉寂了,但也将迎来更多的生命。
外婆家的老房子是用红砖青瓦搭的两层小楼。屋后还有一块巴掌地,周围围着木篱笆。村子里边到处是这样的。外婆和母亲径直推门而入——这里已经空了,前两日租户便都收拾东西离开了。正对着门是一张茶桌,两旁摆了椅子[……]

继续阅读

记忆为本真停留——潘映羽

虽不像糯米一样香甜可口,但人们喜欢质朴,喜欢天然,却仿佛是天性,花里胡哨的东西让人浮躁,最纯真的才能让人找回本心。
连所有的珍馐算上,都抵不过一颗糙米。捧起一把凑在鼻尖前闻,想起土地的清香,雨露的甘甜;想起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轰隆隆的大肚子机器;想起三代人的美好回忆……真的,糙米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

继续阅读

我已经看见——潘映羽

我已经看见世间的百态。
周五放学,路上外婆下车去馒头店拿做好的馒头,妈妈便将车停在路旁等待。
五点,正是下班放学的高峰。昏黄的夕阳把天边晕红了,不多的白云簇拥着随风飘荡,人群顶着白云和夕阳在街道上熙熙攘攘。
就在我们旁边,有一个瓜摊。那老板开着一辆小卡车,把黄瓜都摆在一张易折叠的长桌上——这也[……]

继续阅读

阳光里的那个人——潘映羽

向阳的心,不会悲伤。可设若连太阳都挽救不了的向日葵,又该何去何从?
晴,艳阳高照。
我落寞地走在小道上,踩着前面妈妈留下的影子。
路上的行人三两成群,有说有笑,可谁又想得到有一个女孩心中的烦闷苦恼呢?我看不见那太阳,特地挑有绿荫的地方走,生怕让那美丽的阳光窥见了我潮湿发暗的内心。
刚升入中学[……]

继续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唐晨瑞

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

《傅雷家书》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在[……]

继续阅读

加油!中国!——唐晨瑞

生命,它何曾不是一趟旅程。能走上这趟旅程,我们要等多少个轮回?

在新年佳节时期,一场病疫却爆发了。被人们叫做“新型冠状病毒”。从此,便是人类孤军奋战的开始。

新型冠状病毒源于潜伏了万千危险的野生动物。那时,人们贪图一时吃野味的快乐,便任意残杀、食用。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这其中数不清的病[……]

继续阅读

如山的中国父爱——读《傅雷家书》有感——潘映羽

《傅雷家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素质教育的范本。它的名誉我早有耳闻,在这个寒假有幸见识了它的魅力。
“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失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开卷第一封信,便是傅雷老先生向儿子的道歉。傅雷从小历经磨难,父亲早亡,母亲对他十分严格,督促他一刻不[……]

继续阅读

爽快的迅哥儿

光绪七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了。那位在中国文坛界掀起轩然大波的人已然降生……
迅哥儿做事讲究“爽”,顺着内心的意愿走,遵循初心。在封建的旧社会,他以“爽”这个标准为自己衡量了一生奋斗的目标。
1903年,中国已然是死气沉沉。无能腐败的统治阶级,麻木愚昧的广大百姓,唯有小部分有志之士凭着微薄[……]

继续阅读

你是我的一本书

 

你是我的一本书,那我便是最了不起的作家。

这书的封面上写着“青春”二字,翻开又是一张张崭新的白纸,静待我写下美好的故事。我以梦为笔,尽情展示着我的才华。我用黑发做墨,热血做朱砂,泪珠做点缀,谱写一部关于生命的巨著。你身上的每一个字都有温度,随着我脉搏和呼吸而律动。

我[……]

继续阅读

晨雾——潘映羽

 

清晨起床,屋外薄雾环绕,令人兴致大发

整个城市被浓浓的雾纱笼罩着,变得朦胧,变得模糊,变得神秘。此时万籁俱寂,路边静悄悄的,只有偶尔几辆汽车匆匆路过。这时雾如同一位蒙着面纱的女子,给世界增添一份神秘,增添一丝美丽;又如同一个小精灵,给世界增添一份轻盈,增添一丝顽皮,它缠绕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