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这就是意象的好处。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那么如何选好意象呢?
还是看《墨梅》,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趣,以墨梅为寄托。为何以墨梅呢?
一:墨梅与作者的高尚情怀有着共通点。所以意象不能随便选。如想表达坚韧,一般不用纤弱的柳条做意象(当然有例外的特定情况),而用青松、岩石,这二者挺拔毅力坚硬不屈,与坚韧有着共通点,因而是较好的意象。
二:意象要雅致。墨梅,墨水染就的梅花,书香气息糅杂清高气节,都是自古文人墨客眼中的雅物。作者不言,读者都能主动地讲这些往雅致之物上想,先发制人,自然就比较好。如你为家乡设置一个意向。那么桂花糕自然要比红烧猪头肉要好些……
三:要赋予意向意境。真正的大家,是不会拘泥于第二条的,只要文字得当,那自然可以把红烧猪头肉写的令去国怀乡的人泪如雨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从上述两例我们可以发现,意象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