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情趣盎然

咬文嚼字,情趣盎然
——写在观四人同课异构《赵普》之后
梅丽玉 2015.3.10
今天一口气听了四节精品课,很过瘾,但要写听课后记了,又犯难。不会评课,就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一节语文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学生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又可以得到什么东西。如果在一节课内要照顾到所有的方方面面,其结果肯定是顾此失彼,不仅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不能深入展开,而且整节课会显得零散无序。所以,在进行每节课的教学时,要确立课堂教学的主环节,抓住核心,一以贯之,舍去关系不大的旁支侧叶。其实,每一节课的学习只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是无数节课的合力作用取得的结果。我们不能让一节课承担太多的东西,而应学会抓住重点,确立好课堂教学的主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我们课堂的教学主要环节明确了,课堂教学就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就不会紧紧囿于那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课堂上显现的是学习更系统化了,层次更深了。
《赵普》的教学主环节其实就两个:一、“读”,读懂读通读透文意; 二、“品”,以读助品,抓细节描写,一睹人物风采。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这个教学主环节的确立,既简化了教学的千头万绪,使课堂教学中心突出,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大量的无效提问,给学生足够的读与品的空间,展开与教学内容的对话,真正把培养学生的文言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再次,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显得活泼融洽。
以“读”突破。从全文朗读到重点句子的品味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体会心情,在读中丰满人物。“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读”中自有山重水复疑无路,“读”中自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读出了兴趣,读出了韵味儿,读出了精神,读出了灵魂。“读”是主旋律,“读”也成了文言课堂最大的亮点。“读”这一块,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宏美老师的深情范读,黄俊老师的给足学生时间的各种自读。
以“用”突破。如何在“读”的基础上有所深化,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又掀起学生的第二轮的学习兴趣呢? “读”中“用”,“用”中“读”,既“读”又“用”,相得益彰。文言之学习,成了一种有趣的尝试。这样的课堂,可谓情趣盎然,风起云涌。我很喜欢李月菊老师的以两种身份讲故事,咬文嚼字走进人物内心。张宏美老师多种角度的转换,“我是学生”“我是赵普”“我是作者”,想尽法子引导学生填补字里行间的空白,“读”以致用。
课堂,不是为了制造达成,那太功利,而是为了自然地抵达。静下心,好好读,慢慢走,一切都在静水流深中。
我越来越相信,老师的内涵决定课的内涵。老师是怎么样的心,课是怎么样的魂。课,都是好的,精彩与遗憾,都是美丽。
“我喜欢别人不注意的东西,像草坪上那株没有人理会的扁柏,那株瑟缩在高大龙柏之下的扁柏。每次我走过它的时候总要停下来,嗅一嗅那股儿清香,看一看它谦逊的神气。”把这段话放在桌案吧,放进心底吧。台湾散文家张晓风不经意的思考,我觉得她是写给我们语文老师的,备课的时候尤其要想起它。
最后几段话,与大家共勉。
感谢四位老师的文言大餐《赵普》,我会永葆虔诚学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