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品味·鉴赏——梅的幽香——刘子贤

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则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

——题记

       题记摘自张大千的话语。感悟《青城山下忆大千》,心中的那位 绘画大师已贴上了各种不同的标签。那已不仅仅是一位名家,更是一位生活的开拓者,创造者,一位自然的孩子。我对张大千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却没想到他与我一样对美食十分热爱,可谓志同道合;曾经也幻想过大师生活是多么率真、雅致、高风亮节、生人勿近,却也未曾想到大师也是一位能“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过着平凡生活的人。张大千对生活的热爱,早已融入了厨艺。“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好画家。”“我的画与菜相比,菜,当然在上。”大千如是说。在他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他苦中作乐、热爱生活。他的超然物外、豁达自信,便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受张大千“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的自信,细细品味,不难看出他对自然的热爱。隐居在那青城山,远离繁华却显得庸荣的市井,山间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却显得格外淡雅、高洁,又怎能不被人向往?张大千靠着自己极高的天赋,源源不断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可是他却说:“七分人事三分天”,没有自身的努力,又怎能成为一届大师?青年时对石涛的临摹,使他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中年时三年的敦煌之旅,每日绘画,从未间断;晚年作巨幅《庐山图》,伴随着终于脱手的毛笔而问世……这其中,无不适大师以一点一滴汗水所铸
成的!正是这勤奋的精神,为张大千成为大师打下基础。

细细品味大千的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刻苦勤奋,超然物外,回望题记,一种“禅”意充斥着整篇文章。再联系梅老师上课所讲“爱”、“真”、“勤”三字,这便是大师风采。

两天的学习,令我理解了很多。那种豁达的精神,无不令人赞叹,耳边回想起梅来师的声音,得知梅老师为了本节公开课,潜心钻研了一个月,我为此深感震撼。再看看自身:我为这篇文章付出了多少?答案令人心酸。梅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而我又为她付出了什么?课堂上,我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开小差,这致使我听课效率低下;课后,我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愿去积极主动地读书,只是把它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对语文的不重视是我文科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而现在,文科成为考试中拉分的最重要的部分,语文在社会上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何学好语文成为我最重要的问题。

我要怎么做?梅老师是一位很有水平的老师,从上一届的9、10班就可以看出。所以,我认为首要的应是听从老师的指挥,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老师推荐的读物对我文采的提高很有帮助,所以,我会改变自己对文学的观念,强迫自己阅读,久而久之,产生习惯,便可像老师所言——积极阅读。

其次,我认为我自己需要多锻炼。在课堂上,我大多时间是以一位听众的身份参与其中,虽然也有自己的思考,但不会表达。我现在缺少的是一种拼劲,一颗有勇气的心。所以,我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给我适量的机会,使我在语言表达方面得以提高。

最后,我认为学好语文要保持一颗求知的心,不懂的能主动提问,思考问题要全面,不仅仅限于答案,而能够在于能够举一反三。我觉得自己要做到这点,还需多加努力。

学习语文,已不仅仅是学习文字,我认为还需从自然中发现美。反观题记,参透自然造化,不但拓宽了自己的眼界,还能使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使文笔更高一个境界。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坚守以上几点。“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潜心磨砺,才能感受“梅的幽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