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公开课—梅克寒

意象,对于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有时我很钟爱它,写作常常用到,可大多时候,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次上意象的公开课,很是期待。

课前准备,我决定用一篇《家乡菜》来谈。我所写的这篇文章虽然简单,但其中意象的运用表现的却不是一目了然。开始,我觉得香椿饼的意象是“抓手”, 为了表达文章的主旨,需要设立一个可以进行描写的物,来寄托感情。这篇文章的立意,我想可以包括对家乡的怀念、亲情、对传统的重视与继承等,为了表达好这些主旨,便用香椿饼的选材、制作、品尝的过程来进行描写。重点展示“品尝”的过程,这个部分表现了我对传统的继承与传递,长辈对晚辈的期许,及对故乡的怀念,这些都是运用意象“一语多关”的作用来写的。

另外,薛枫的《痕迹》意象运用也具有特色。这篇文章的意象是外公家的三扇门,通过门板的变化,“我”的年龄、体会等也是变化的。最后意象消失了,已经上升到了情感的层次,有一种物我合一的感觉。

稍稍准备,我们便开始了上课。在我前面的主讲人一个个都能说会道,尤其是余永河,像是上来演讲,面对众老师与众校长,口若悬河。凭他的口舌,光一个意向哪够?而我的心里像没了底,越发的紧张,我希望自己不拘束,可以向大家侃侃而谈。很快便轮到了我,我尽力不因为紧张而变得严肃,比较慢的语速说话。我发现就算有稿子事前准备,单独一人上台讲话还是不简单,需要用自己的积累与智慧才能使讲话变得的天衣无缝。

我减少看稿子的次数,尽量把每一点用自己的话语组织起来。虽然因为紧张有点小“局促”, 但总算没有结巴,相比初一初二上台讲话的表现,好得多!

初三的这堂语文公开课结束了,可对临近毕业的我们来说,也到了收获的季节。还记得初一时面对作文的手足无措,每日写交流本都觉得无话可说;到逐渐开始阅读,慢慢积累;再到每周两次面对交流本的“倾诉”, 仿佛每天都有书香相伴,展开交流本便有文学的气息。我们渐渐喜欢上了文字与写文字,直到这节公开课,成了同学们积蓄许久力量的爆发点,仅仅围绕“意象” ,我们便展示了许多。

自然,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只得了冰山一角,唯有坚持下去,不断积累,收获经验才能越走越远。

就用这堂课来勉励自己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