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与现实

近年来,常常有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古迹的争论见诸报端,这也成了现在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去年考卷上还出过相关的题目。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
古迹,有的现在早已没有当初建造所要的价值如长城、故宫,有些则仍发挥着功用如都江堰、赵州桥。相比之下前一种的数量肯定远远大于第二种。但是如果什么都以实用主义为主那还会有多少美景呢?长城、故宫等都是中国各行各业的心血之作,它们的文化,精神意义早就赶超了经济收益。它们中一些已不仅是旅游景点,还上升到了民族精神的层面。
现在,我们重点关注一下古建筑。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古建筑(100年以上)它们也能算得上历史缩影了,其中一部分还住着人。对于这类遗迹想当然就是发展旅游。但是这种地方大都十分偏,而且比它更热闹,风景差不多的地方大有人在。有多少人愿意舍近求远呢?这些古建筑的主人,有的甚至自愿拆迁——太穷了。正是因为没钱才住在老祖宗留的房子里。
古迹,都是有历史沉淀的。失去了可能永远无法挽回了,但是现代发展所需的空间越来越大,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冲突,古迹需要保护,但是不能阻挡进步的潮流。没有用,不突出的古迹可以拆除,同时今天的我们也不应该只顾效率不顾质量,我们造出的应是可以屹立百年的大厦,而不是几年就拆的豆腐渣。

《古迹与现实》有一个想法

  1. 历史古迹是时代的见证,是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精神财产,如果每一个城市都是千篇一律,那么只会给人以视觉疲劳,生活也就不再多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