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舍-王子涵

前不久和同学去逛街(玩)。

众所周知,南大街附近的乞丐是不少的。人民公园门口有,新华书店门口也有。乞讨的人岁数都不小。小时候,由于自己没有钱,看见他们也只能离开。妈妈有时会给点,但是很多时候都不会理会。原因就是那些乞丐有的身体健全,但逃避劳动,以乞讨为生,不值得给他们。乞丐存在在社会上已有不少年了,他们已默默的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

如今,我的身上也有少许零花钱了。同时,我也有了选择的权利——给,还是不给。

在双桂坊吃点点心。店老板是一个外向的人,也和我们闲聊了一阵。此时,一个乞丐走来,老板连忙跟我们说:“不要给他,他每天都到这里来讨饭。”我看着老板那惊慌的样子,似乎可以看出他有多“恨”那个乞丐,我的心里也有点紧张了起来。那个乞丐也显得有些尴尬了。

但是,每当我遇到乞丐的时候,我还是会拿出一个硬币放到他们的盆里。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给他们钱,但是潜意识告诉我,这样没错。

有些人觉得,乞丐有好有坏。有的是生活所迫,无奈之下只好乞讨为生;而有的人则是逃避劳动,渴望不劳而获。因此,很多人都犹豫了。对前者,施舍是一份爱心,而对后者,施舍是一种放纵。没有人可以分辨出乞丐是好是坏,因此施舍的人也少了。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施舍都是善良的象征。这些作品的剧情大多古代、近代的,也有国外的。而大陆的现代作品中,很少有施舍的镜头。

这些,是否都映射出人们对施舍的逃避和恐惧?连乞丐都要提防,可见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心与人心间的防备。更不要指望谁能够在公交车上让座,能够夫妻跌倒的老人。

我想说:一个城市的乞丐能够幸福,那么城市的所有人都能幸福。

《施舍-王子涵》有6个想法

  1. 的确,有时候我也会在是好是坏的乞丐之间犹豫。但我处于善心,还是会“施舍”给他们。另外,看到那些残疾的、靠自己能力来乞讨的乞丐,希望大家给予帮助。

  2. 有一些乞讨者,身体健全,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可就是这些人,装扮的楚楚可怜,用一双浑浊的眼睛盯着人们,骗取人们最纯洁的良心,久而久之,人们心底最根本的善良也变成了猜疑。

  3. 过年时我也遇到一个乞丐,我和父母拜访三家亲戚,每次我们前脚刚到,他后脚就跟来了。给了钱还嫌少。
    这世道到底怎么了?
    若不是生活所迫没有人愿意做乞丐,这是我最初的想法。后来我便不这么想了,即使身体残疾也能拥有锦绣前程,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少。但可恨的是没残疾装残疾,靠别人善良的施舍能过一辈子吗?

  4. 乞丐,永远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能帮则帮,不求他会对你怎样,只要你能做到对他应有的施舍,对得起自己,遵从自己的心灵,一切就引刃而解了。

  5. 施比受好。施舍给无劳动能力的人是爱心,施舍给游手好闲的人则会适得其反。对待此事理性需多于感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